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p93)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p94)
- 《论十大关系》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 《论十大关系》确立了一个基本方针: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
- 十大关系
- 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
- 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 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 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的关系
-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 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
- 党和非党的关系
- 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
- 是非关系
- 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矛盾的思想(p98)
- 毛泽东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基本适应、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基本适应条件下的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
- 具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
- 党的八大指出: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p99)
- 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是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矛盾
- 敌我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
- 人民内部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 用专政的方法解决敌我矛盾,剥夺政治权利,强迫劳动,改造他们为新人
- 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的矛盾,实现“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坚持说服教育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p102)
- 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矛盾的问题》中,毛泽东明确提出了中国工业化道路问题,主要指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发展关系的问题,强调要走一条有别于苏联的中国工业化道路
-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必须采取正确的经济建设方针
-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必须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
-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必须积极探索适合我国情况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
三个主体于三个补充(p103)
- 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工商业的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是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的补充
- 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
- 在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里,国家市场是它的主体,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是国家市场的补充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的意义(p103)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是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重要思想,对于加快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社会主义的两个阶段(p104)
- 不发达的社会主义
- 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四个现代化(p105)
- 现代化的工业
- 现代化的农业
- 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
- 现代化的国防
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初步探索的意义(p110)
- 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 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 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p112)
- 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道路
- 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 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与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 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 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 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建设社会主义,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国际背景(p119)
- 20世纪70年代起,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发生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等重大事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了重大挫折
- 进入21世纪,世界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
- 党的十八大以来,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
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失误的原因(p124)
- 偏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国际国内的形势、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所处历史阶段及其社会主要矛盾作出了错误的估量和判断
- 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因而也就不可能集中精力发展生产力,也不可能对社会主义的某些制度和体制进行有效的改革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p129)
-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
- 二是坚持人民至上
- 三是坚持理论创新
- 四是坚持独立自主
- 五是坚持中国道路
- 六是坚持胸怀天下
- 七是坚持开拓创新
- 八是坚持敢于斗争
- 九是坚持统一战线
- 十是坚持自我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