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三)

2.8k 词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p125)

  • 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产方式。
  •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 社会心理:低层次的社会意识,是自发的、不系统的、不定型的社会意识,以感性认识为主
    • 社会意识形式:高层次的社会意识,是自觉的、系统的、相对稳定的意识,以理性认识为主
      • 意识形态: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
      • 非意识形态:自然科学、语言、形式逻辑
  • 辩证关系
    •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
    •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 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
    • 社会意识是人民进行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
    • 社会意识是具体的、历史的,从根本上受到社会存在决定的同时,还具有自身特有的发展形式和发展规律(相对独立性)
      • 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发展具有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
      • 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存在相互影响且各自具有历史继承性
      •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

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 思想保证
  • 精神动力
  • 智力支持
  • 凝聚力量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p132)

  • 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具有客观实在性和社会历史性
  • 生产力的基本要素
    • 劳动资料
    • 劳动对象
    • 劳动者
  •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 最基本的生产关系
      •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关系
      • 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 产品分配关系
  •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
    •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
    • 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 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化
  • 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 这一原理在人类思想史上彻底否定了单纯以道德作为评判历史功过是非标准的思想体系,第一次科学确立了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并且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作为判断时代变革的客观依据
    •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重要依据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的重要因素(p133)

  • 科学技术能够应用于生产过程,与生产资料中的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结合而转化成生产力
  •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引起三要素的深刻变革和巨大进步
    • 大幅度提高管理效率
    • 极大提高劳动生产力

生产关系的两种基本类型(p134)

  • 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
    • 生产资料为劳动者共同占有,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处于平等地位,在产品分配上不存在剥削
  • 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
    • 生产资料归少数剥削者占有,劳动者占有很少或根本没有生产资料,并在生产中处于被剥削地位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p137)

  • 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 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 观念上层建筑:意识形态
    • 政治上层建筑:国家政权是政治上层制度的核心
  •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辩证统一的
    •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构成二者的矛盾运动
    •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内在联系构成了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人类普遍交往与世界历史的形成发展(p141)

交往是人类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 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 促进社会关系的进步
  • 促进文化的发展与传播

社会进步与人的发展(p145)

  • 社会进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 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
    • 同一社会形态内部的发展
  • 社会进步促进人的发展
  • 社会进步推动人类解放

人们的历史选择性(p148)

  • 社会发展的必然性造成了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人们的历史选择提供了基础、范围和可能性空间
  • 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也是一个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
  • 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归根结底是人们群众的选择性

文明的多样性(p150)

  • 人类文明具有多样性
  • 每一种文明都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历史背景、民族传统中生长起来的,体现着独特的生产、生活和交往方式,代表着一方文化的沃土和绿洲,都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p138)

  • 国家是按照地域来划分国民的,并依靠强制性或暴力手段以及征收赋税来维系
  • 国家产生: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 国家实质:一个统治阶级统治另一个阶级的工具,是经济上占支配地位的阶级为维护其根本利益而建立起来的强制性的暴力机关,以保证其在政治上也成为统治阶级
  • 国家职能: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
  • 国体: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 政体:统治阶级实现其阶级统治的具体组织形式
  • 国体取决于政体,政体服从于国体;政体对国体服务,并对保证国家的性质起重要作用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p152)

  • 社会基本矛盾
    •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 作用
    • 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 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 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主要矛盾(p155)

社会基本矛盾是其他一切社会矛盾的根源,规定和制约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社会主要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的具体体现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p157)

  • 革命或狭义的社会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其实质是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
  • 革命对社会发展起巨大作用
    • 是社会进步和政治进步的强大推动力
    • 是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手段和决定性环节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p162)

  • 科技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
    • 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
    • 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
    • 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
  • 科学技术能够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造福于人类

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p166)

  • 文化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文化对社会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 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思想指引
  • 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 文化为社会发展凝聚力量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唯物史观坚持的方法论原则(p170)

  • 唯物史观立足于现实的人及其本质来把握历史的创造者
  • 唯物史观立足于整体的社会历史过程来探究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 唯物史观从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入手来考察和说明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 唯物史观从人与历史关系的不同层次上考察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们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p172)

  •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群众、阶级、政党、领袖的关系(p179)

  • 群众是划分为阶级的
  • 阶级通常是由政党领导的
  • 政党是由领袖来主持的
  • 四者环环相扣、相互依存,构成有机整体

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的内容

  • 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
  •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 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
  • 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留言